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,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。
自漫威开启第一阶段电影宇宙计划后,一系列超级英雄就如同雨后春笋一样,迅速成为全球观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形象。
短短十年,超级英雄电影不仅席卷了全球,收获了丰厚的票房,饰演超级英雄的演员也迅速走红,身价倍增。漫威电影在创造收益和制造价值的速度上,可谓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境界。
毫无疑问,漫威电影的受众群体很广泛,影迷也非常多,绝对是得到电影市场认可的。
但近段时间,却接连有著名导演站出来,指责“漫威电影不是电影”,其中包括了拍摄过《禁闭岛》和《华尔街之狼》的马丁·斯科塞斯,拍摄过《教父》和《末日启示录》的弗朗西斯·福特·科波拉。
甚至连被称为“华人导演之光”的李安,也用婉转的说辞,表达了对漫威电影不认可的态度。
为什么这些名导都对漫威电影不看好,甚至横加指责呢?我认为是个人价值观不同的表现。
漫威电影不是电影,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伪命题。
都是经过一系列电影制作程序产出的作品,从电影构成的元素上看,漫威超级英雄电影并没有和《禁闭岛》、《教父》和《卧虎藏龙》有什么差异。
名导们指出漫威电影不是电影,主要是从电影思想价值含量这个指标上得出的结论。但是,一部电影的思想价值含量多少,是一个十分主观的判断标准。
有的人看超级英雄电影,能被其中的英雄主义感染,觉得十分正能量。有的人看《禁闭岛》,会觉得情节十分压抑,认为不利于心理健康。
随着观众的观影角度不同,电影赋予观众的思想价值也会不一样。以个人的看法去评论一部的价值含量有多少,并不完全客观。再加上发言者本身是著名导演,用定论般的言语去评判广受欢迎的漫威电影,多少会引起不少人的不适。
无独有偶,在综艺节目《演员请就位》中,李成儒对《悲伤逆流成河》的评价,和名导指责漫威电影不是电影的结论如出一辙。国家情怀、忠人义士,我们要写的东西太多了。难道我们现在的年轻人,就是在看这种高中生谈恋爱?——李成儒
老戏骨李成儒无疑就是占据了一个道德制高点,对郭敬明的小说《悲伤逆流成河》进行了一种非常主观的评价。
不能否认,李成儒的观点并不是错误的,爱国精神肯定比高中生谈恋爱要有价值。但《悲伤逆流成河》一书也有反对校园欺凌的正面意义。
李成儒只看到里面有高中生谈恋爱的剧情,却无视了其中反对校园欺凌的意义,这样作出的评价就是非常主观的。再加上他用一种批判式的口吻公开表达这个观点,极度容易引起观众的不适。
名导也好,李成儒也好,他们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论一部作品的行为,本身是没有错误的,毕竟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。他们作为资深艺术家,在对作品的理解上与公众有不同的看法,也是合情合理的事。
但他们持着名人的身份,在镜头前输出主观程度如此高的观点,语气还如此绝对,做法就有失偏颇。毕竟名人有着一定的权威性,他的言论可能会影响一些公众的判断。
如果有些人因为名人的言论而抵制一部作品,不仅对这部作品不公,而且也等于剥削了这些人的自我判断力。
然而,我们也没有必要对着名导或者李成儒展开口诛笔伐的批评。因为他们有权表达自己的想法,我们自然也有权保留自己的意见。当知道他们的观点只是一个主观意识的产物,如果和自己的意见不符,那就当耳边风一笑置之好了。
我是一木支危楼,大家对名导实名批评漫威电影有什么看法?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评论。